首页 > 教育

带你深入了解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体系

走进大马
2020-05-27 11:05:00


  人们最常问马来西亚留学生的问题之一马来西亚人为什么会说中文?

  根据马来西亚官方数据,2014年华人人口为660.1万,占全国总人口的21.9%。许多出生在华人家庭的马来西亚华人,从小就处于讲中文的环境之中。

  因此,大部分马来西亚华人的母语不是马来语及英语,而是华语。

images/1/2020/05/j000Hf0Dhy8Jdf0Oh2IxhO8XJjJlBd.jpg

  除了家庭因素,学校教育也是语言的重要培养场所。

  马来西亚华人的中文教育是东南亚首屈一指的,除了两岸三地以外,马来西亚是唯一拥有小学、中学、大专完整中文教育体制的国家。

  不过基于历史与民族因素,马来西亚政府对华文教育仍采取限制的政策,华文教育在该国终究是敏感的议题。

images/1/2020/05/Bz1oaFOSca888DAvCoQy5oVA11d5C5.jpg

  1.仍被纳入公立体系的华小

  在马来西亚大部分的小学都是公立学校,分为国民小学及国民型小学两种,另有少数的私立小学。

  目前政府小学分成三个源流,即以马来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国型小学(简称国小)、以华语为媒介语的国民型华文小学(简称华小)、以淡米尔语(Tamil)为媒介语的国民型淡米尔小学(简称淡小)。

  这三种源流的小学虽然教学媒介语不一样,但都采用共同的课程纲要,而且马来文与英文都是华小与淡小的必修科目。

images/1/2020/05/hBh6INph8C44Zb40B6005ih4iaF4bC.jpg

  马西亚目前共有1296间华小,在籍学生约60万人,其中有小比例是马来裔与印度裔,而绝大部份华小是在1957马国独前由华社出钱出创办。

  一般的小学,全部经费由政府完全资助,但部分华小,政府只拨政费用,因此许多华小必须通过募款来凑集学校经费

images/1/2020/05/tfhhFzfmFry77EmnJKTmXRrrF7hnvr.jpg

  长期以来,华小面对的主要难题除经济发展受局限,最缺乏的是合格师资。

  虽然马国教育法令阐明,华小教师和掌校者必须具备华文资格,但教育部却委派不具华文资格者任华小高职。

  因此,在全国1289所华小当中,至少有766名不具华文资格的教职人员(包含校长、副校长和教师)。

images/1/2020/05/uhoRgOSGOghzRwwfSOSogw1SZzcZfo.jpg

  不过,基于国内的富强,中文成为现代交流与沟通的重要语言。

  2.国家拒绝继续资助的独立中学

  马来西亚中等教育体系分为种类型中学:一是国中学,一是私中学。

  前者的教学媒介语是马来语,中学时期的中文教育皆属于后者。部分国中学虽然也有华文的科目,但皆属于选修课,课程深度也有所限制。

images/1/2020/05/g7dAzCC6EC6pp4wEIRdRzCCi0cUr9R.jpg

  马来西亚的中等教育虽由政府主办,但有一小部分中学是由私人经营的。

  这些学校统称私学校,类型共有普通中学、华文独中学、商业学校、技术学校及国际学校。

  私中学在经济上未获政府津贴,办学经费源都由学杂费和社会人士捐助。

images/1/2020/05/SzqCP9685aoPOVTW8bkt8Z8SsB5f86.jpg

  《1961年教育法令》的实施下,华文中学在马来西亚独立后就全被改为国民型中学,教学媒介语被改为马来语,而所有拒绝改制的中学将被定义为独立中学,且同时完全失去政府的经济资助。

  基于马来西亚华社坚守母语教育的精神,部分拒绝改制的中学亦成为现今以华语作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独中。

  因此,除了学生要自行缴交学杂费,校方也需时常对外募捐,以维持学校的日常开销。

images/1/2020/05/znBDSNmS83ga89GMDITGnAmLYcDDi9.jpg

  根据统计,2004年马来西亚的独中共有60间,学生人数达53005人,华人以外的族群比例上则较华小低许多。

  这也许是涉及高等的基础知识,使用自身母语能较易吸收;又或者必须缴交学费的门槛,使得许多父母倾向把小孩送至免费的国立中学。

  ▼

  一般来说,独中的学制是三年初中以及三年高中。在毕业之际,则需考独中统一考试(UEC),其水平普遍被认为在略低于STPM而高于SPM的位子。

  而新加坡、国内、日本、美国、英国、澳洲、纽西兰等国家的大学,皆承认统考成绩,其中包括国际知名大学。

  不过马来西亚中央政府却不承认统考,独中的学生无法以统考的成绩报读马来西亚国立大学,该限制也是华社认为政府打压华文教育的根据之一。

images/1/2020/05/Da78YW86aH6VwHdK7GVG87j7SkkVGa.jpg

  3.入学门槛超高的公立高等教育

  大学方面,目前马西亚境内共有20间国立大学。

  这些大学都由教育部大学中心单位于每政府考试成绩放榜后,举办一次联合招生。政府规定,凡STPM符合一定资格条件的学生都可申请进入大学;至于SPM成绩优异者,也可申请学士文凭课程。

images/1/2020/05/KFjtLClL7GL7qqLDLo77tDQ9ojqlO9.jpg

  不过,占全国总人口25%的华人在升大学的管道受到歧视性政策—从固打制(民族配额)到绩效制,造成华裔学生被录取的比率从早年超过30%下降到近期的19%。即使被录取,也往往会被分配到不是自己选择的科系。

  这些因素皆导致国立大学的华裔比例普遍不高,许多华裔学生选择了半官办学院与私立学院就读。

images/1/2020/05/c5KW0wQLDZHWaDOs057dAK5dyhILyw.jpg

  至于华文私立学院,上世纪末,则有三间学院分别设立在南马、中马及北马,即柔佛州的南方大学学院、雪阑我州的新纪元学院以及槟城的韩江学院。

  4.大马华文教育的未来

  马来西亚的中文教育体系最大的问题出现在中学与大学,从上文中可明显看出马来西亚华人在求学过程中,待在中文教学环境的时间是越来越少的。

  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两岸三地使用中文地区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中国的崛起,使得世界各地都掀起了学习中文的热潮,而马来西亚在各方面也作出了相应的改变。

images/1/2020/05/LO71HpEztoo1zrAPHOAG5tRdr2Rgj4.jpg

  1974年马国即和中国建交;教育政策也渐趋开放,除了准许更多大专院校开设中文系之外,还允许国立学校开办中文课程。

  随著中国的强大,东亚的国际语言很可能转变为中文。笔者相信,随著这股趋势,马来西亚政府在未来应仍会对华文教育保持支持的心态。

images/1/2020/05/vs9jxSXSJOr9Lr9ps99c707pQxLzs7.jpg


仅限内部研阅,请输入访问密码验证后继续浏览!

更多推荐

    Copyright © 中韵新零售运营服务(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rd. | 苏ICP备19061187号-2
    选择马来西亚的四个底层逻辑
    • 包容性
    • 安全性
    • 适应性
    • 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