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的三语学习

马来西亚是个多民族及多元文化的国家。华人如果只会说华语或方言,那就难以生活了。就连上邮局寄信或到加油站加油,都得转换语码,才能完成一次交易。因此,多语学习与频繁转码,一直都是生活在这个社会里的人日常面对的现实。
英语
20世纪中期以前,马来西亚是英国殖民地,英语是官方语言,掌握英语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有意往上攀爬的人,莫不以掌握英语为尚。
马来语
独立之后,作为国际语言的英语并未完全退出人们的生活,在高等教育及工商业领域,英语依然是主要的沟通语言。
独立后的马来西亚,国语是马来语,不管在哪个语言源流的学校入学,国语都是必修科。在中等教育层级的官方鉴定考试中,除了规定国文必须及格才能考获文凭之外,如果拟任公职,还得达到一定的考级水准才有资格。因此,国语的学习是必需的。
华语
此外,当然还有母语学习。目前马来西亚所谓的母语,是指民族的主流语言,如华人的母语是华语(中文),印度人的母语则是淡米尔语。
主要由三大民族构成的马来西亚社会,国语和英语是各源流学校的必修科,双语是普遍现象。
所谓三语,其实是上述国语和英语之外,再加上母语。
华人学华语,华语在马来西亚的华文小学是必修科;中学以后,在华文独立中学和国民型中学,华文依然是必修科目。
华文独立中学和所谓的国民型中学,前身都是独立前的华文中学,唯在时代风潮中,前者继续自筹经费来办学,后者则接受了政府的献议和津贴,在保留华校特色的前提下纳入政府教育体制,遵照官方课纲的同时,还维持开设华文科的传统,是官方体制内的华校。
然而,如果是官方主流的国民学校(人们俗称的“马来校”),无论小学和中学,在学的华裔子弟,则只能自发选修一般在课后进行的母语班,上课时数有限;一些师资不足的学校,干脆就不开设华文母语班了。
一般而言,华人子弟如是在独中和国民型中学完成中学教育,掌握三语的情况一般较佳。如果是华小毕业之后升读国民中学的,其华文程度就全看个人的努力了。
至于自小入读国民小学的华裔子弟,他们可能通过母语班来学习华文,也可能选择回避,结果成为不通晓华文的双语人了。
因此,在马来西亚,双语是常态,三语是优势,但并非必需。晚近十来年,一些双语人开始自发地学习华文,包括非华裔也期许自己向三语的优势提升,这自然是当前的新情势了。
(原载《咬文嚼字》“华语圈”栏目2017年10月)
仅限内部研阅,请输入访问密码验证后继续浏览!
更多推荐
© 2019 走进大马
We live in Malaysia.
There are blue sky, clean air,
magnificently sea and charming beaches...
There is a more harmonious environment
for multi-ethnic groups to live in.
We love Malaysia.
友情链接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 马来西亚进出口运输 马来西亚驻上海总领事馆 马来西亚移居 马来西亚房产 马来西亚国民大学 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 马来西亚币对人民币汇率 分账系统 出国留学网 马来西亚世纪大学 马来西亚琥珀宫殿酒店 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经济商务处 马来西亚驻北京大使馆 马来西亚签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