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经风雨韧力强 发展商蓄势逆风而上

2019冠状病毒病和随之实行的行动管控指令,令大马经济第二季萎缩,各行各业一片哀鸿遍野。
产业市场也不例外。管控令初期无法如常营业,整个第二季没有新的楼盘推介,发展商的销售成绩单惨淡情况可想而知。
然而,一项研究报告却指出,本地上市发展商在过去的几次经济危机皆安然过渡,因此有理由乐观的相信,此次疫情带来的经济危机也不例外,发展商将在“雨后看见彩虹”。
2015至2019年,是国内产业市场处于低潮期的一个5年,但这5年内,大部分上市发展商皆遭遇市场逆风,但当中不乏逆流而上的实例。
产业顾问公司亨利行就指出,尽管目前国人生活在一个负面因素笼罩的环境下,但本地发展商2015至2019年期间的稳健表现,却让大家有许多乐观的理由。
有能力3年内反弹
该行在《HERALD》最新季刊(今年7至9月)中说,本地产业发展公司对市场波动走势有很好的适应能力,而且它们对各类风险和局限的韧力也很强。
“基于大部分发展商已展现了迅速或不超过3年内即反弹的趋势,我们可以对这群精明能干的专业人士更有信心,尤其是如果他们拥有长远眼光和思维的管理层。
“产业市场从来都不是一夜之间促成的,这也是我们可以坚信,一旦冠病疫情一扫而空,我们能对大马产业市场的增长抱持信心的原因。
它指出,过去的几次经济危机,例如1997/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09年国际金融海啸期间,大马都不乏一些抱持创新和果断的模范企业。
这些企业不但未被击溃,反而通过创新和更振奋人心的产品,克服市场上种种挑战。
“我们是否保持信心,是当前唯一的考验。马来西亚房地产市场将再次像希望的灯塔一样闪耀,就像往常一样,风雨无阻。”
金融海啸后DIBS风行
房市“沸腾”充斥投机
2015年之前的5年,即2010至2014年,可被形容为大马房产市场的好景时期。
那些在这5年初期买下房子,并在这期间转卖的人,想必已赚了一大笔钱。
那段时期,大马经济刚从2008/09年国际金融海啸导致的经济衰退中复苏,而当时也是发展商利息承担计划(简称DIBS)大行其道的时期,在该计划下,购屋者可以花很少的钱购买房屋,而且基本上在房屋空置之前,无需支付任何费用。
这项简略的购买方式,是于2009年在大马面市。当时,这项房产行销模式是由一家富有创意的发展商首创,其他发展商随后一窝蜂跟进。
在该模式下,发展商将为购屋者垫付兴建中的房屋付款,此举是为了促销房屋,以尽快走出金融海啸带来的销售业绩低潮。
由于在不必掏出一大笔头期钱,就可一圆居者有其屋的梦想,购屋者莫不为这个革新的购屋方式疯狂,这也导致房屋价格被推高到高度不健康的水平,当中充斥许多投机炒风,市场也冒现一些所谓的“投资大师”。
调整项目应对打房
所谓有起必有落。当政府于2014年祭出多项冷却市场炒风的措施,收紧房贷发放并取消DIBS计划后,已经明显过热的房产市场顿时冷却下来。
本地房产市场自2015年开始走下坡,连续多年的房产成交量都呈跌势。房产行情下跌下,市场改为吹起可负担房屋风潮,发展商们为了求存纷纷改弦易辙,调整手中的房产项目组合。
业务多元化进军海外
基于房地产市场本身是一个循环周期性的领域,发展商业绩表现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受到多项因素左右。
这包括产业项目推出时,当时的市场情绪、渐进付款进度、营销入账进度、国内经济状况,以及某个程度上,全球经济景气。
这里来看看,在DIBS热潮和市场炒风消退后,特定上市产业公司过去5年(2015至2019年)的表现。
必须强调的是,并非所有上市产业公司都是纯产业公司,反之有相当数目的产业公司有同时涉足其他领域业务,例如建筑、教育、酒店、设施管理、休闲及博彩等。
同时,相当多家上市产业公司已经进军海外,以加强公司的整体财务地位及业务表现。
亨利行指出,由于只是挑选部分公司业绩表现,来大概了解产业领域过去几年的整体趋势,因此本文并非旨在进行一项全面和完整的调查。
东家绿盛世跌宕后攀升
2015年至今,尽管大部分本地上市产业公司的营业额持续增长,但它们一路走来都面临不少的逆风,尤其是在2018年。
遭遇这股逆风的公司,信手拈来,包括东家(E&O,3417 ,主板产业股)、绿盛世(ECOWLD,8206,主板产业股)、国浩置地(GUOCO,1503,主板产业股)、IOI产业(IOIPG,5249,主板产业股)、高胜控股(KEN,7323,主板产业股)/征阳集团(SUNSURIA,3743,主板产业股)及丽阳机构(TROP,5401,主板产业股)。
以东家为例,该公司仅是产业业务的营业额,从2015年的2亿3700万令吉,于2018年激增至8亿8000万令吉,接着于去年稍微回退至7亿9900万令吉。
绿盛世也出现类似的走势,该公司营业额从2015年的17亿令吉,于2017年骤增至29亿令吉,接着于2018年大跌至19亿令吉,接着再于去年回升至25亿令吉。
然而,绿盛世去年的净盈利对营业额比率却是2015年以来最好的一次,达8.26%。
马星持续增值受青睐
从塑料厂商蜕变为一家著名发展商的马星集团(MAHSING,8583 ,主板产业股),过去5年的净利对营业额比率表现稳健。
举例说,该公司2015年的净利对营业额比率为12.37%,2019年虽写下过去5年最低的11.32%,但也仅少了区区1.05%。
2015年是马星集团最强势的一年,当年净利录得3亿8500万令吉,营业额达31亿令吉。当年每股净利15.73仙,也是过去5年最高一年。
马星集团每年持续增值的表现,或是该公司在股市深受投资者喜爱的主因。
疫情期UOA净利反增
以孟沙南城(Bangsar South)著称的UOA发展(UOADEV,5200,主板产业股)也在过去5年大放异彩。
尽管市场不再获得DIBS的加持,UOA发展的营业额未曾远离10亿令吉大关。
2015年起的5年内,只有2016年的营业额低于10亿令吉大关,录得9亿9600万令吉,但其净利对营业额比率反而走强至71.34%,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反观2015年,当年的营业额高达16亿令吉,但其净利对营业额比率只有29.7%。
2020财年首季,尽管冠病疫情爆发打击全球包括大马经济,但UOA发展的净利反而比去年同期倍增,从去年首季的5986万令吉增至1亿2422万令吉。每股净利也几乎倍增,从3.25仙增至6.32仙。
UEM阳光去年业绩29亿
UEM阳光(UEMS,5148,主板产业股)和优宾(EUPE,6815,主板产业股)过去5年逆流而上,双双连续5年取得增长。
UEM阳光的营业额从2015年的17亿令吉,于去年增至29亿令吉。
尽管其净利从2015年的2亿5700万令吉,于2017年写下1亿1300万令吉的近年新低,但2018年再反弹到2亿8000万令吉。
其净利对营业额比率也从2017年的6.08%,于2018年走强至13.7%。
优宾营收翻倍
以孟沙南部Spotting Novum作为其于巴生谷处女作的优宾,从一家年营业额1亿令吉,蜕变为一家于2018年营收超过3亿令吉的公司。
当然,除了产业发展这项核心业务,上述业绩也获得其他业务如建筑和高尔夫球场收益作出少许的贡献。
森那美实达业绩下滑
过去叱咤风云的顶尖发展商森那美产业(SIMEPROP,5288,主板产业股)及实达集团(SPSETIA,8664,主板产业股),反而是过去5年的“输家”,业绩每况愈下。
先说森那美产业,该公司营业额从2015年的36亿2000万令吉,于2017年下跌至23亿5000万令吉,接着才于去年回弹到31亿7999万4000令吉。
森那美财务基础强
不管怎样,森那美产业2018年高达29.08%的净利对营业额比率,却是过去5年最高的一年。此外,较早时于2016年,该公司28.32%的净利对营业额比率,彰显了其强大的财务基础。
亨利行指出,因此,森那美今年首季净利暴跌95%至1420万令吉,市场无需过于担忧,这是因为在冠病疫情下,商业环境已经大为改变。
同样的,亨利行指出,实达集团产业发展与建筑业务盈利下挫,导致其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首季净利暴跌62%至2846万令吉,也不至于拉响警报。
受管控期停摆影响
这主要是因为今年3月18日起实行的行动管控令下,几乎各行各业停摆,高价产品(Big Ticket Item)如房地产的展销厅、工地及大量群聚的市场展销会那个皆无法如常开放或举行,发展商销售业绩自然应声下挫。
然而,随着5月4日有条件行动管控令实行,大部分领域逐步获准复工复业后,发展商的业务如今已几乎全面回复正常。
和森那美雷同的是,实达集团的营业额也从2015年的67亿5000万令吉,于2018年下跌至35亿9000万令吉,接着于去年反弹至39亿令吉。
其净利对营业额比率却从2015年的14.99%(净利10亿100万令吉,营业额67亿5000万令吉),于2017年写下23.65%(净利10亿700万令吉,营业额45亿令吉)的5年最强表现。
仅限内部研阅,请输入访问密码验证后继续浏览!
更多推荐
© 2019 走进大马
We live in Malaysia.
There are blue sky, clean air,
magnificently sea and charming beaches...
There is a more harmonious environment
for multi-ethnic groups to live in.
We love Malaysia.
友情链接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 马来西亚进出口运输 马来西亚驻上海总领事馆 马来西亚移居 马来西亚房产 马来西亚国民大学 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 马来西亚币对人民币汇率 分账系统 出国留学网 马来西亚世纪大学 马来西亚琥珀宫殿酒店 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经济商务处 马来西亚驻北京大使馆 马来西亚签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