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马来西亚的传统小吃

走进大马
2019-12-04 11:42:29


  出去旅游,第一个想到肯定是各种各样的景点,那么逛完景点之后呢,肯定就是必不可少的美食了,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这里的美食吸收了东南亚及中国料理的不同特色,又不失自己国家的独特风味。

  槟城的炒粿条、亚参的叻沙、怡保的芽菜鸡,还有具有代表的吉隆坡的肉骨茶及椰浆饭,中马风味的马六甲娘惹菜,以及不可错过的新山白胡椒螃蟹及水塘叻沙,如此多的美味,怎不让你流连忘返!

  下面我们就来仔细了解一下马来西亚各地的美食:

  1. 炒粿条

images/1/2019/12/gpqqp155MBMQ88s1qy389I5ggsNi3p.jpg


  炒粿条(Char Kway Teow),作为粿条一种煮食方法,通常特指干炒,是潮汕人的小吃,在19世纪开始潮汕人移民新马泰,在星马泰发扬光大,成为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泰国的美食,也是槟城的代表美食之一,而槟城炒粿条所使用的粿条通常比较宽大。

  2、沙嗲鸡肉及牛肉

images/1/2019/12/N9sp69Ep6dSg9IGl1151SZ1G5919D1.jpg


  沙嗲又名沙嗲串烧、沙嗲串,是一种东南亚的烤肉串,通常肉以酱汁先腌过再烤,食材切片或切块,混合了花生酱、咖喱粉和柠檬味道的鸡肉以牛肉又香、又嫩,停不了口。

  3、耗煎

images/1/2019/12/Fshyce75y7q1ZNxYm7iCgS1zMg57nB.jpg


  适量的清水,投入精盐、酱油、瘦肉茸搅拌成浆,放入大蒜片及蚝肉,轻轻拌匀,蚝粉浆就此完成。将鸡蛋液均匀摊于蚝粉浆上,待蚝粉浆下层酥熟,整片翻转,美味的耗煎新鲜出炉!

  4、叻沙

images/1/2019/12/Y5uuupu55Ux5JuhhTkJCx5m0Tyeoyw.jpg


  叻沙又称喇沙(马来语:Laksa),是一道起源于马来西亚的面食料理,为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代表性料理,主要材料有虾糕、虾米、干葱等。亚参叻沙的特点就是用鱼熬出来、略带酸味的浓汤做汤底,鲜美可口。

  5、芽菜鸡

images/1/2019/12/PzsP8OJeHDtVh1TuRg8t81P1Ds1aEF.png


  芽菜鸡是马来西亚怡保(Ipoh)旧街场的代表性美食,这道料理的特色是将鸡、豆芽和沙河粉分别上桌,而并非组合在一个盘子内。怡保芽菜鸡远近驰名,名扬海外,犹如怡保的象征指标,不少吃货专程前往怡保,就是为了这一道人气美食。

  6、鸡丝河粉

images/1/2019/12/tRwkcuC1jAwUdCJU9adxjijJjziJ91.jpg


  鸡丝河粉是一道源自于怡保市的一道传统华人美食,是由中国广东省沙河镇的沙河粉所演变而成。怡保的河粉是马来西亚最有名的河粉,薄薄的,透明且滑润,爽软韧筋,质量非常好。许多的北马人坚持只有怡保才有正宗的“怡保河粉”,其它的都是粿条!

  7、肉骨茶

images/1/2019/12/NOZU0YUp33FmPZIJ7oMFUeYFZ87Zou.jpg


  肉骨茶是由马来西亚的华人发明独创的,以巴生肉骨茶最为知名。相传当时移民至马来西亚的华人为了长时间维持体力并适应热带地区的气候,把从家乡带来的中药材加上猪肉骨炖煮作进补。清香扑鼻的美味,得到各阶层人士的喜爱,最终成为家喻户晓的美食。

  8、马来椰浆饭

images/1/2019/12/y461mn1dqc2j1dCBe41BbZmib4za2M.jpg


  椰浆饭(Nasi Lemak)是在文莱,马来西亚与新加坡很常见到的一道美食,主要材料有大米、椰汁等,辅料有椰浆丝、鸡蛋等,口味偏清淡,是马来西亚的非正式国肴。

  10、咖喱鱼头

images/1/2019/12/Ley8sENjbeXJEsb3R04NYeXJkb8Sn4.jpg


  咖哩鱼头实则是最具新加坡风味的美食代表之一,由印度人开创,煮给爱吃鱼头的华人吃。渐渐的,马来人和印度人也开始爱上这道菜肴,并自创不同的式样,咖哩鱼头的名声便开始广为传播。

  12、煎蕊

images/1/2019/12/IjJ3h3BY3mbIkJbmr3Bh43bbkbbfrN.jpg


  煎蕊是马来西亚的国民甜点,类似沙冰,除了冰,就是一种由Pandan叶汁制成的绿色细条,有浓浓的青草味,它本来是马来西亚印度人的著名甜点,现在的Pandan材料已经改为天然的绿豆粉。而吃的时候除了配上沙冰,不可缺少的就是淋上特制的椰浆和黑糖。


仅限内部研阅,请输入访问密码验证后继续浏览!

更多推荐

    Copyright © 中韵新零售运营服务(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rd. | 苏ICP备19061187号-2
    选择马来西亚的四个底层逻辑
    • 包容性
    • 安全性
    • 适应性
    • 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