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华人的历史你知道吗?

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是目前为止马来西亚最大的民间博物馆,博物馆内的许多的展品都来自于华人的捐赠和广泛搜集而得来,博物馆花了7年时间建成,实在不容易。整个的展现的角度从华人的视角出发,主要展现了明清时期华人下南洋来马来西亚的过程,包括以前马来西亚华人从事的行业,还有华人传承中国的宗教民俗和发扬华文教育。
华人博物馆拥有着十六个展区,很真实地还原了华人历史的情景,一走进博物馆就看到这个房间就是模仿郑和下西洋时的船舱内部的设计,仿佛让我们置身于祖先航行下南洋来东南亚的情景。据历史记载,第一批跟随郑和下西洋的就是福建泉州一带的,因为从现在的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可以了解到,中国人远航的技术早于哥伦布时期,泉州作为当时最重要港口,华人随着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经商,在远洋过程中发现马来群岛物产资源丰富,所以第一批华人便在马来西亚的马六甲一带留了下来。
关于第二批最大规模移民马来西亚就满清时期鸦片战争签署了中英《南京条约》之后,英国殖民开拓疆土需要大量的劳力,所以很多人以劳动苦力的身份来到马来群岛的,这期间他们从事的主要的劳动都是类似种植业,矿业之类以及码头苦力居多。
关于19世纪初的劳动移民更多是为了谋生存图发展,当时国内正在闹饥荒,很多华人主动下南洋更多是为了谋得更好的生存,他们主要来自于福建,广东潮汕,客家以及海南一带的,福建人过来这里做柴米油盐的经商,广东潮汕,客家主要开杂货店,海南人则是做起了咖啡和餐饮,华人勤劳会做生意,使得当时华人为了当地的富裕一族。
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就是1959年发行的由华人签字的钞票,这个是验证了华人有钱无权局面的改变,在19世纪马来西亚建国之初当地都是没有银行的,都由殖民国英国发行的钞票。在英国殖民时期,华人从政的比较少,多为有钱的商人,所以华人的政治权利很小,一直到19世纪中期,慢慢有华人在马来西亚各个政治领域有所作为。由华人担任的财政部长参与了钞票的印制并且签字,可以说是十分有时代的记录意义。
关于马来西亚的后代人很多依然保留着中华文化传统,虽然有一些当地华裔还是不太会讲中文,但是中华民族的习俗还是保留很好的,包括很多祭祀还有婚礼习俗,都传承了很多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源。
华人在当地的教育保留着很多古时候中国的教育方式,马来西亚的华人祖辈从小就重视小孩的教育,就算再穷也会供去私塾念书,《千字文》、《三字经》这里只有在孔子学院才能看到的古代教育,却被马来西亚华人很好传承下来,至今马来西亚的中文学校是除了中国外最多的国家了。
马来西亚1959年建国之后,虽然马共矛盾间隔了华人探亲的机会,但是不影响中国和马来西亚的贸易往来,到19世纪末期,慢慢地很多在马来西亚的华人都有回到祖国探亲,马来西亚华人不忘根,在马来西亚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传承。
仅限内部研阅,请输入访问密码验证后继续浏览!
更多推荐
© 2019 走进大马
We live in Malaysia.
There are blue sky, clean air,
magnificently sea and charming beaches...
There is a more harmonious environment
for multi-ethnic groups to live in.
We love Malaysia.
友情链接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 马来西亚进出口运输 马来西亚驻上海总领事馆 马来西亚移居 马来西亚房产 马来西亚国民大学 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 马来西亚币对人民币汇率 分账系统 出国留学网 马来西亚世纪大学 马来西亚琥珀宫殿酒店 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经济商务处 马来西亚驻北京大使馆 马来西亚签证